「濱松町」我很熟,但「濱松」就超級陌生了。欸對,我知道是很冷的笑話,因為兩者其實並無關係。濱松町在東京,是每次往返羽田機場都會進出的車站;濱松則在靜岡縣,是工業大城,也擁有像是濱名湖這樣的自然美景。靜岡幅員遼闊,從前去過幾次,但始終沒想到要去濱松,直到L君的推薦,以及最近和一群作家好友前往旅行,才總算建檔了我的「濱松模樣」。
靜岡縣西部的濱松,是一座自然風光與產業技術並存的城市。作為日本的工業重鎮,濱松以製造業聞名全球,特別在樂器與運輸工具領域上獨步全球。兩大樂器品牌YAMAHA和KAWAI的發源地正是在濱松,還有電子樂器品牌Roland的主要製造地亦設在此地。另外,機車與汽車品牌HONDA與SUZUKI也是在濱松奠定發展的根基。從傳統職人的工藝,到高精密的製造技術,濱松融合了工業大城和自然觀光資源。
新幹線抵達濱松,下了月台,還未出站,就已經感受的這個樂器大城的不同反響之處。新幹線站內,設置了一處YAMAHA山葉樂器的展示區,放了平台鋼琴、電子琴和混音器,讓旅人以親自接觸當地製造的樂器開始,揭開濱松旅程的序幕。雖然是品牌的廣告攤位,但因此讓濱松的特色廣為人知,算是結合完美的置入性行銷。
飲食方面,濱松有兩項名聞遐邇的日本美食,一個是靜岡鰻魚飯,另一個是濱松餃子。
濱松鰻魚飯:靜岡鰻魚老舖「八百德」
濱松鰻魚飯餐廳不勝枚舉,排隊名店不少,如果沒有特別的堅持,其實挑一間方便前往也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候位的即可,因為肯定都會好吃。
這一天,我和旅伴們選擇的是濱松站前的「八百德」。創業於明治時代的八百德是靜岡縣內極富盛名的鰻魚老舖。總店位於靜岡市葵區,創業迄今有百年以上歷史,至今仍堅持傳統炭火現烤的製法,選用肉質細緻的國產鰻魚,刷上自家調製的秘傳醬汁。吃起來的鰻身柔嫩卻不失彈性,醬汁收得剛好,不過分張揚,每一口都像在咀嚼老舖的沉穩。
我點的是有八百德名物之稱的鰻魚三吃「御櫃鰻魚茶泡飯」(お櫃うなぎ茶漬け),跟名古屋的鰻魚三吃步驟相同,不同的是這裡的鰻魚飯是盛裝於木製的傳統飯櫃之中,感覺更富古典風情。吃法分成三種步驟,第一吃是原味享用,將鰻魚飯舀入碗中,品嘗烤鰻魚的原味;第二吃是加入配料,撒上蔥花、山葵、海苔等佐料,拌入鰻魚飯中一起食用,讓風味變得更有層次;第三吃是茶泡飯,將高湯倒入碗中,做成茶泡飯,讓原本濃厚的醬汁口味沖淡,是清爽的收尾,讓鰻魚飯料理擁有從濃烈到淡雅的轉折。
濱松餃子:連鎖名店「五味八珍」
另一項靜岡濱松的在地美食,就是「濱松餃子」。日本的餃子指的多是煎餃,而非水餃。濱松餃子是排名在宇都宮餃子之後的日本知名煎餃,在濱松當地也有非常多的店家。其中,「五味八珍」便是當地廣受歡迎的連鎖店之一。自1970年創業至今,五味八珍在靜岡縣內擁有多家分店,傳承了濱松餃子的經典風味,讓國民美食走入更多人的記憶裡。
濱松餃子的特色是以圓形排列,在中心放上燙豆芽的招牌濱松餃子。五味八珍的餃子吃起來外皮香脆、內餡多汁,內餡包的是高麗菜與豬肉,再搭配自製醬料與炒飯一起享用是絕佳組合。推薦再來一盤日式炸雞,因為五味八珍不只煎餃好吃,炸雞也是相當美味。
同行的旅伴曼娟老師盛讚濱松餃子,說這是她在日本吃過最好吃的煎餃。至於我,吃過濱松餃子以後就有種回不去的感覺。
到什麼樣的程度呢?那就是當旅程結束後,我回到東京再吃餃子時,一股思念就在腦中油然而生:「啊,好想念濱松餃子⋯⋯」在超市看見了有賣冷凍的濱松餃子,買回家自己煎來吃,結果吃了卻更想念。
終於到訪濱松,除了感謝曼娟老師促成了一行人的「靜岡‧春之旅」的契機以外,也得歸功於曾經去過濱松而大力推薦的L君,包括鰻魚和餃子。
知道我這麼想念濱松餃子以後,L開玩笑地說:「是我告訴你的,不然你一輩子也不會去濱松。」
呃,沒錯啦,但一輩子啊……是不是會一輩子我是不知道,不過L說過的話,我知道我是會放在心上的。
有些旅程的風景,是藏在別人的話裡,非得身歷其境,才能體會當地的美麗;是藏在自己的胃裡,非得親自吃了,非要親自吃了,才能明白想念的含義。
撰文、攝影:張維中
取材協力:張曼娟、Yabus
編輯:步步日本編輯部
【靜岡】張維中/瞭望富士山與駿河灣,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日本平夢陽台
張維中/靜岡伊東溫泉橘色海岸商店街 一份日常的溫柔和溫泉鄉的樸實
【熱海美食】張維中帶路/老派卻不過時的好味道 熱海站前懷舊洋食店FURUYA
延伸閱讀
作者資訊
居日作家,2008年起以東京為生活據點,書寫一系列的跨城市文化觀察,出版類型除旅遊以外,橫跨小說、童書與繪本,曾獲金鼎獎。代表作散文《東京模樣》、遊記《東京半日慢行》,最新作品為《日本,旅人的形狀》、小說《划船去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