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大阪萬博2025:必遊日本館、TECH WORLD館亮點、世界展館精選、美食交通全指南

  1. 1. 世界萬博是什麼?從 1851 走到 2025!全球創意交匯的舞台
  2. 2. 歷屆萬博重點回顧
  3. 3. 2025 大阪萬博:基本資訊懶人包
    1. 3.1. 貼心提醒與注意事項
  4. 4. 日本相關主題館:《步步日本》實地參訪推薦
    1. 4.1. 日本館:生命之間的循環哲學

2025 年,大阪萬博重返日本,距離 1970 年首屆大阪世博會已歷經 55 個年頭。《步步日本》實地走訪夢洲人工島上這座設計未來社會的實驗場,探索從日本本土展館到各國展區的創新風貌。

本篇指南融合現場觀察與深度體驗,為讀者梳理 2025 大阪萬博的精華內容,從地主日本相關展館、蘊含台灣創意的「TECH WORLD 館」、各國特色展覽,到美食選擇與交通建議。無論是感受科技體驗、歷史文化交流,還是規劃一趟親子旅程,步步日本將協助您在這場全球性的未來展示會,找到最獨特的參觀路線與體驗重點。

 

世界萬博是什麼?從 1851 走到 2025!全球創意交匯的舞台

「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是展示人類文明進步的國際性盛會,自 1851 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起源至今,已成為全球創新科技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跨越 170 餘年的歷史長河,萬博不僅是各國展示國力的舞台,更是無數劃時代發明與建築奇蹟的誕生地。

艾菲爾鐵塔、電話機、電視機、X 光機,甚至是我們日常享用的冰淇淋甜筒,都曾在世博會上首次亮相。這些創新不僅代表當時的科技頂峰,更深刻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演進。萬博的意義,正在於此。不僅展示「現在」,更勾勒人類對「未來」的集體想像。

 

歷屆萬博重點回顧

EXPO70 大阪萬博會場(圖片來源:PIXTA)

世博會通常分為「註冊世博會」(每 5 年舉辦一次,為期 6 個月)和「認可世博會」(介於兩屆註冊世博會之間,為期 3 個月)。2025 年大阪萬博屬於正式的註冊世博會,規模與影響力都將超越一般展覽。

從維多利亞時代的工業革命,到數位時代的智慧科技,世博會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呈現人類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與實踐。2025 年,這場全球盛會再次在大阪綻放,帶領我們進入跨越想像的未來世界。

1851 年倫敦

首屆世博會於 1851 年在倫敦舉行,水晶宮(Crystal Palace)成為建築史上的里程碑,展示英國工業革命的成果。展覽吸引超過 600 萬名訪客,相當於當時英國人口的 5 分之 1。展覽期間,票價隨時間調整,最高單日參觀人數達到 109,915 人(1851 年 10 月 7 日)。

1876 年費城

展示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的電話,以及雷明頓公司的打字機(QWERTY 鍵盤),這些創新標誌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開始。

1889 年巴黎

艾菲爾鐵塔於 1889 年巴黎世博會期間建成,原本計劃為臨時建築,但如今成為巴黎的象徵。此次世博會吸引超過 3225 萬名訪客,並展示留聲機等創新技術。

1893 年芝加哥

首座摩天輪問世,由喬治・華盛頓・費里斯設計,是芝加哥哥倫布世博會的亮點,開創遊樂設施的新時代。此次世博會吸引約 2730 萬名訪客,是當時美國最重要的文化和建築活動之一。

1900 年巴黎

創新科技的亮相,公眾首次體驗活動電影、電扶梯以及無線電技術。同時,此次世博會推廣 Art Nouveau(新藝術)風格。

1904 年聖路易斯

食品文化的普及,冰淇淋甜筒和漢堡包在此次世博會上廣泛流行,對全球飲食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1939 年紐約

以「明日世界」為主題,展示電視機、尼龍等革命性發明,並以未來科技和城市生活為核心,吸引超過 4,400 萬名訪客。

1958 年布魯塞爾

展示原子能和平利用,以冷戰時期科技競賽為背景,聚焦原子能和平利用,並以原子塔(Atomium)作為象徵性建築。

1970 年大阪

亞洲首次舉辦世博會,「太陽之塔」成為地標性建築,象徵過去、現在和未來。此次世博會共吸引超過 6421 萬名訪客,創下當時世博會最高參觀人數記錄,直到 2010 年上海世博會才被打破。

1986 年溫哥華

以交通與通訊為主題,展示數位科技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重要性,並探討未來交通與通訊技術的發展方向。

1992 年塞維亞

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 500 週年,以「發現的時代」為主題,探討文化交流對人類歷史的重要意義。

2000 年漢諾威

跨入新千年的萬博,以「人、自然與科技的和諧」為主題,探討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共吸引超過 1,800 萬名訪客。

2005 年愛知

以「自然的智慧」為主題,強調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喚起全球對環境永續的關注。愛知世博會吸引約 2205 萬名訪客,其中日均參觀人數約為 11.9 萬人。展覽中展示冰凍猛獁象等,引發對生態保護的關注。

2010 年上海

探討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展現城市發展新願景,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世博會,共有 192 個國家和 50 個國際組織參與。

2015 年米蘭

聚焦全球糧食安全與永續飲食問題,探討如何應對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挑戰,共吸引超過 2100 萬名訪客。

2020 年杜拜(延至 2021~2022 年舉行)

受疫情影響延期舉行,以全球互聯和合作創新為主題,共有 192 個國家參加,是中東地區首次舉辦的大型世博會。

2025 年大阪

時隔 55 年重返大阪,主題定為「設計未來社會的實驗場」,探索人類與科技共存的可能性。預計將吸引約 2820 萬名訪客,其中包括來自日本國內和海外的大量旅客,此次活動預估將帶來約 8913 億日元的經濟效益。

 

2025 大阪萬博:基本資訊懶人包

圖片來源:PIXTA

大阪再度獲得世博會主辦權,選址於人工填海造陸的夢洲(Yumeshima)島嶼,以嶄新面貌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這場為期半年的盛會,將匯集全球創意與科技,打造跨越文化與國界的未來實驗。

舉辦期間 2025 年 4 月 13 日~10 月 13 日(共 184 天)
舉辦地點 大阪夢洲人工島(距大阪市中心約 10 公里)
舉辦規模 約 155 公頃的展區面積,超過 150 個國家與地區參展
開放時間 原則上每日 10:00~21:00(實際時間可能依季節調整)
官方網站 https://www.expo2025.or.jp/

 

貼心提醒與注意事項

①展館多採預約制,建議提前透過官方 APP 預約熱門展館時段。

②場內全面電子支付,請事先準備支援日本通用支付系統的信用卡或行動支付。

③官方 APP 除了預約功能外,還將提供展區導覽、即時人流資訊等服務。

④考慮到萬博期間大阪住宿可能會緊張,建議提前預訂住宿。

⑤部分展館可能有年齡或身高限制,帶小朋友前往時,請事先確認相關規定。

⑥萬博期間將有大量參觀人潮,建議您避開日本國定假期與週末前往。

⑦4~5 月與 9~10 月的氣候相對宜人,也是參訪的理想時機。

 

日本相關主題館:《步步日本》實地參訪推薦

作為主辦國,日本準備多座精心設計的展館,每一座都展現獨特的未來願景與日本特色。《步步日本》編輯團隊實地走訪後,為您挑選不容錯過的日本館及特色主題館,從建築設計、展示內容到適合族群,一次告訴您最值得造訪的理由。

 

日本館:生命之間的循環哲學

走進日本館,迎面而來的是充滿自然氣息的木質建築。展館外觀以環狀結構呈現,木材的溫潤質感,讓人感受到自然與建築之間的和諧。據說這些木材在世博會結束後將被拆解並重新利用,這樣的設計理念本身就傳遞了「生命循環」的主題。

展館內部空間寬敞明亮,循著緩坡走道探索展區,每一處都充滿巧思。整個參觀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日本館不僅是在展示技術,更是在傳遞生活哲學,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實現永續發展,同時尊重自然的智慧。離開時,那種關於生命循環的思考仍然在心中迴盪。

 

電力館:探索能源未來的奇妙旅程

位於大阪萬博東區的電力館「可能性的蛋」,是一座造型獨特的蛋型建築。外觀的銀色塗層,隨著天氣和時間的變化,會呈現不同的光影效果,象徵著能源未來的多樣性與可能性。這座展館旨在以創新的視角,展示能源如何支撐未來社會。

展館內每個區域都充滿互動性與教育意義,每項互動展品都充滿趣味性與科技感,結合光影技術與科技,打造沉浸式體驗。不僅能學習能源知識,更能親身體驗科技的魅力,是集教育、娛樂與啟發於一身的奇妙旅程。

從基礎知識到沉浸式互動,再到深入探討,每一步都讓人對能源未來充滿想像。同時,展館以創新的方式將複雜技術,轉化為簡單易懂且趣味十足的體驗,不僅吸引孩子們,也讓成年人深刻思考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離開時,我不禁想到,能源不僅是科技進步的重要基石,更是人類未來生活方式轉型的關鍵。在這座充滿創意與可能性的展館中,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責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更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ノモの國:釋放想像力的未來國度

Panasonic 集團打造的「ノモの國」是座充滿奇幻色彩的展館。建築外觀由回收材料構成,螺旋形結構讓人不禁好奇裡面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尚未進入展館,就被柔和變幻的光影吸引,而互動影像區域,每一次觸碰都會展現不同顏色與圖案,就像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整個展館以創意和科技為核心,不僅啟發想像力,也讓我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如何共存,以及未來生活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展館內部設有多個沉浸式空間,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古樹之谷」。這是模擬森林景觀的小世界,數位技術將樹木、溪流和微風完美再現。站在其中不僅可以聽到鳥鳴聲和水流聲,輕輕觸碰樹幹時甚至會發出微弱的光芒。另一個則是「ノモ森林」,這裡展示生物光源及新型太陽能技術,象徵著未來能源應用的新方向。

TECH WORLD:科技 x 人文 x 台灣特色

「TECH WORLD」是由台灣團隊參與設計與策展的未來科技體驗館,不是國別館,卻處處可以感受到台灣的創意與文化力量。

TECH WORLD 展館彷彿一座充滿生命力的山脈,外觀以可回收金屬板打造,白天反射陽光,夜晚透出溫暖光芒。這座由台灣設計團隊參與規劃的展館,不僅展現科技魅力,更融入台灣特有的文化元素與自然景觀。

參觀一開始,每位訪客都會拿到一個特殊的手環,這可不只是普通的識別裝置,而是全程記錄心跳變化與情緒反應的高科技。這項源自台灣的生物感測技術,將引導您進入一場生動有趣的探索旅程。

 

生命

北回歸線是地球上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穿越全球多個地區,其中許多地方因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降雨稀少,形成乾旱或半乾旱的沙漠地帶,例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墨西哥北部的沙漠區。

然而,台灣位於北回歸線經過的地區中,卻是一個例外。

由於台灣四面環海,屬於海洋性氣候,加上季風帶來充足的降雨量,使得北回歸線在台灣境內呈現綠意盎然的景象,展現出與全球其他乾旱地帶截然不同的生態特徵,是一片難得的綠洲。

TECH WORLD 展館運用震撼的視聽效果,讓訪客身歷其境,體驗這份生命奇蹟。看著科技螢幕隨著影響變換的舞動,不但了解到台灣生態的多樣性,也體驗到台灣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

 

自然

故事從台灣最高峰「玉山」展開,一幕幕壯麗的山脈與深邃的海洋,能感受到台灣的高山與海洋的宏偉,以及大自然如何塑造島嶼的靈魂,並透過高科技投影與環繞音效鋪陳,勾勒出島嶼的生命力。

站在沉浸式劇場中央,四面環繞的光影將人完全包覆,彷彿腳下就是那片熟悉的土地。實地體驗時,被這段影像深深觸動。不只是科技,而是那份宛如回到故鄉的深刻感受。

還有一區蘭花展示區,台灣作為世界頂尖蘭花生產國,在此展示獨特的植物科技成果。透過特殊技術,讓純白蘭花呈現多彩變化,卻完全不傷害植物本身。

旅人可近距離欣賞這些「變色蘭花」,這項技術不只展現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更顯示台灣在農業與生物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未來

展現台灣作為全球晶片重鎮的技術實力,在這個充滿科技感的空間裡,旅人可透過多種互動裝置,一探半導體如何塑造未來生活。

特別推薦體驗與晶片的互動投影,你的動作會即時轉化為數據流,生成獨特的視覺效果。這裡不止於展示技術,更傳達台灣樂於與世界分享創新的開放精神。

 

TECH WORLD 運用光影與科技,看見人與未來的連結

參觀尾聲,系統會分析你的手環數據,識別出你對哪個主題區域反應最為強烈,並運用 AI 與科技,幫你打造最適合自己的台灣之旅。

參觀 TECH WORLD 還會獲得特製紀念品,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多功能背包,有三種不同背法,兼具環保理念與實用設計。這正是台灣永續設計的精彩展現。

別忘了在館內商店選購台灣特色零食,或在美食區品嚐道地小吃與世界聞名的珍珠奶茶。每一口都是台灣飲食文化的精華!

值得一提的是,細心的旅人會發現一個巧思「TECH WORLD」的縮寫正是「TW」,這個代表台灣的國際代碼。展館透過這種低調而巧妙的方式,表達台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決心。

編輯實際參訪的心得,在所有萬博展館中,TECH WORLD 是互動趣味性相當高的一座。不僅展示尖端科技,更通過互動體驗,讓旅人親身感受科技如何改變生活。

這座展館成功地打破科技冰冷的刻板印象,展現科技與人文完美結合的可能性。如果參觀時間有限,TECH WORLD 絕對是不容錯過的重點展館。

 

特色展館精選:《步步日本》實地參訪推薦

從沉浸式光影到互動科技、從永續建築到文化對話,《步步日本》實地走訪並精選其中極具特色的展館,帶你體驗未來科技與藝術的世界。

 

靜謐之森:喧囂中的一片寧靜綠洲

位於會場中央的「靜謐之森」,是充滿詩意與生命力的森林空間,旨在成為人類與自然共生的象徵。它不僅是萬博會場的重要地標之一,更是訪客在熱鬧展館之間放鬆身心、感受寧靜的理想場所。

設計理念緊扣本屆萬博主題「設計生命輝煌的未來社會」,由來自大阪府內多處公園(包括萬博紀念公園、大阪城公園等)的樹木組成,約有 1,500 棵樹木被移植至此。這些樹木原本面臨枯萎或被砍伐的命運,但在這裡得以重生,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生態系統的再生。

森林內的樹木種類豐富,包括日本藍橡、伊呂波楓、櫪木、山茶花等,展現自然多樣性的美麗。樹木排列並非刻意對稱,而是以自然生長的形態隨機分布,營造原始、真實的森林氛圍。同時,設計團隊使用電腦模擬技術,對樹木進行精確配置,確保最佳通風效果和日照條件,讓每棵樹都能健康成長。

「靜謐之森」的一隅,一個名為 「The Hidden Plant Community」的展區,旨在揭示植物世界中那些常被忽視的微妙連結與生態奧秘。由多名生態學家和設計師共同打造,以自然界中植物之間的互動為靈感,燈光以柔和的色彩交替變化,神秘而寧靜的氣氛,也讓人感受到自然智慧與生命連結的深刻探索。

在這裡,我不僅看到植物世界中令人讚嘆的協作與共生,也重新審視了人類在地球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以具體行動展現如何通過再利用資源、尊重自然多樣性,以及創新設計理念,來構築更永續的生活方式。在追求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之餘,也別忘了傾聽自然最細微卻最真摯的聲音。

 

Better Co-being:共鳴與生命的無牆之境

位於大阪萬博「靜謐之森」中的「Better Co-being」,由日本建築團隊 SANAA 設計,無屋頂、無牆壁的開放空間,讓展館與周圍的森林融為一體。

展館名的「Better Co-being」,強調人類與自然、科技與未來之間的共鳴,也描繪了人與自然、科技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生。這座展館就像是一片延伸的森林,象徵著人類社會在共享資源和數據時所需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進入展區,立刻感受到與自然相連的寧靜氛圍。展館內分為三個主要體驗,分別探討「人與人」、「人與世界」以及「人與未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名為「言葉の丘」的互動藝術裝置,這是由國際知名藝術家塩田千春創作的詩意空間。整個裝置由懸掛於空中的紅色細線構成,線條交織出椅子、桌子等日常物件的輪廓,並以多種語言的文字片段點綴其中。這些文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傳遞著關於生命、未來與共鳴的訊息。

當我站在這片空間,感受到那些紅線不僅連結著文字,也連結著每一位參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與記憶。透過這些文字,我重新審視自己珍視的價值,以及與他人之間看似無形卻深刻存在的聯繫。塩田千春以一貫探索「記憶」與「存在」的創作手法,在這裡構築跨越語言與文化壁壘的對話場域,讓人們在靜謐中重新發現彼此。

而展館的建築設計也是一大特色,整座建築完全沒有屋頂與牆壁,高達 11 公尺、由四層銀色網格組成的結構,輕盈地漂浮在細柱之上,宛如雲朵懸浮於森林間。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自然光線自由灑落,也將周圍的景色引入展館內部,模糊建築與自然之間的界限。

當置身於此空間,那種開放令人心胸舒展,而頭頂上的天空也因為網格結構,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層次。SANAA 的設計理念在此得到完美體現,建築不再是阻隔自然的屏障,而是與自然共鳴的一部分,讓人重新思考人類如何在未來社會中與環境和諧共處。

 

加拿大館:冰雪與希望交織的未來之旅

位於「Empowering Zone」主題區的「加拿大館」,以「重生」(Regeneration)為主題,展現自然與社會的更新力量。

展館外觀靈感來自加拿大春季冰河融化時的自然現象「冰塞」(Ice Jam),鋒利的白色外牆宛如破碎的冰塊,象徵著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瞬間美感。

展館內部空間則以「河流之旅」為敘事主軸,冰冷的外表瞬間轉化為溫暖與包容,邀請訪客跟隨河流穿越加拿大廣袤的大地,並傳遞出加拿大人樂觀、開放、創新的精神。

一進入展館,每位訪客都會領到一個手持互動裝置,用於與展館內部展示互動交流。這項裝置不僅提升參觀體驗,更讓旅人能夠以個人化方式探索展館內容。

第一站是「河流之旅」,裝置引導我跟隨模擬河流穿越加拿大的大自然景觀。透過手持裝置,能與展示中的水流模型互動,還會看到魚兒栩栩如生出現在螢幕中。

接著,將手持裝置對著展館中的展示物,竟然出現熱氣球與城市景觀!這樣直觀又充滿趣味性的展示方式,不僅讓知識變得易於理解,也激發對科技發展技術的興趣,是一場邀請大家共同參與未來建設的重要對話。

 

法國館:愛與未來交織的光影詩篇

法國館以「愛之讚歌」為主題,探索人類在未來社會中對自我、他人與自然的愛。這座展館外觀簡約而優雅,如同一座開放的劇場舞台,象徵著法國對文化、藝術與環境的深刻承諾。

展館內部參觀則從一條螺旋形樓梯開始,首先以大大的「鼓動」二字吸引目光,並以沉浸式光影展示與互動體驗為核心,帶領旅人進入感官與思想交融的旅程。

參觀路徑宛如一首詩歌,由入口處緩緩攀升至屋頂花園,再回到地面,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象徵著愛與生命的無盡延續。

進入主展區後,被包圍在充滿動態光影的空間中。這裡透過投影技術與互動裝置,將愛具象化為視覺與聽覺。

展館內還設有多個法國品牌的展示區,包括 Louis Vuitton、Dior、Chanel 等,不僅體現法國時尚的精髓,也展示如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融合,呈現優雅而低調的奢華。

到達屋頂花園後,這片綠意盎然的空間,展示法國如何通過創新技術,實現城市綠化與生態平衡。沿著小徑漫步,同時欣賞周圍植物隨風搖曳。花園中的水景設計不僅美觀,也能有效管理雨水資源並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法國館是充滿詩意、藝術與啟發性的空間,以建築為舞台、以光影為語言、以人類感官為橋樑,在三重愛中帶領旅人重新審視我們與世界、他人及自身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在這裡,我不僅看到法國對未來社會的願景,也感受到深刻的人文關懷。

 

瑞士館:從阿爾卑斯山到高科技的未來旅程

瑞士館融合瑞士的自然遺產與創新科技,展現這個國家如何從阿爾卑斯山的純淨自然,走向全球科技領域的前沿。

建築由多個輕量化球體構成,採用可回收的材質打造,周圍點綴著綠植與花卉,象徵自然與科技的和諧共生,展期結束後也將轉作其他用途。獨特的設計不僅成為世博會場吸睛的展館之一,更是輕盈又環保的建築。展館內部以沉浸式展示空間,每個主題都通過互動技術和創新展示,探索未來社會的重要議題。

進入瑞士館後,首先是巨大的 3D 剪紙藝術裝置,以瑞士傳統剪紙工藝為靈感,透過技術將瑞士的山脈、森林與文化符號立體化,形成一幅流動的畫卷。

剪紙中展現阿爾卑斯山的壯麗景色、清澈的河流,以及象徵瑞士文化的多樣元素,其中還融入日本動畫《小天使(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主角小蓮的可愛樣貌,象徵著瑞士與日本之間深厚的文化交流。

接著是願望泡泡的互動空間,這裡懸浮著透明泡泡,每個泡泡都代表著來訪者對未來社會的願望。只要對著裝置說出自己的願望,聲音會被轉化成為文字,並就會變成泡泡,還會被投影到內部牆面上,加入其他訪客的願望中。這種集體創造的方式,讓人感受到人類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展館中也展示多項瑞士在科技領域的創新應用,有許多最新裝置的機器人,例如協助日常生活的服務型機器人,可以讓行動不便的人生活方面更便利等等。這樣的展示不僅充滿趣味性,也讓人思考機器人在未來生活中的應用與潛力。

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小型裝置,是體驗彗星氣味的模型。按下裝置上的按鈕,一股神秘氣味瞬間釋放,據說這正是彗星氣味!這種獨特的嗅覺感官體驗,讓人彷彿置身於宇宙,觸碰未知。

還有一去是運用 AI 生成未來光景的模擬體驗,根據指示選擇,AI 系統會即時創造可能的未來景象,不僅科技感十足,也讓人思考如何通過智慧技術,構建永續的社會。

參觀尾聲,來到瑞士館頂樓的用餐空間,是個浪漫放鬆的小天地。

這裡供應瑞士在地料理,例如起司、馬鈴薯煎餅、特色甜點等,同時還能品嚐瑞士產的酒品。最特別的是,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遠眺大阪灣美景,甚至可以欣賞傍晚夕陽餘暉落在展場上空。

在瑞士館,科技與自然不再對立,而是一場彼此傾聽的對話。從沉浸式互動到頂樓美食,每一步都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世界,是否就藏在這些人與自然、科技共存的細節之中。

 

奧地利館:音樂與未來交織的創意空間

在 2025 年的大阪萬博中,奧地利館成為展現音樂如何成為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這座展館外觀以一座巨大的螺旋雕塑作為視覺焦點,象徵著奧地利悠久的音樂傳統與創新精神。

核心設計元素是模擬音符在五線譜上的排列,這座雕塑既是展館的視覺地標,也是引領旅人穿越展覽空間的導向標誌。雕塑採用可拆卸的螺絲固定,展後可回收並重新利用,體現奧地利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展館內部則透過沉浸式體驗和人工智慧技術,邀請旅人共同探索未來社會的可能性,是一場關於音樂、文化與科技交織的沉浸旅程。在這裡,不僅可以感受奧地利悠久的音樂傳統,也看到運用創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可能性。

從螺旋形雕塑到 AI 音樂創作,每一處細節都展示奧地利對未來社會的願景,那是一個尊重傳統又充滿希望與創造力的世界。未來的生活,或許真正的進步不僅在於技術上的突破,更在於如何以藝術和文化連結人類,共同譜寫屬於我們所有人的未來交響曲。

 

各國展館照片欣賞

大阪 Healthcare Pavilion

 

Woman’s Pavil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Cartier

 

美國

 

葡萄牙

 

哥倫比亞

 

韓國

 

土耳其

 

西班牙

 

泰國

 

沙烏地阿拉伯

 

澳洲

 

盧森堡

 

德國

 

萬博必看體驗:不只是展館,這些也別錯過!

大屋頂環:浪漫夕陽的最佳觀景地點

大屋頂環是本屆世博會的核心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最大木造建築」,設計靈感來自日本傳統建築的木質結構。

這座巨環形屋頂,不僅是展館的連接點,也是觀賞夕陽的絕佳地點。由於夢洲位於大阪灣,面向西方的地理位置,讓這裡成為欣賞瀨戶內海夕陽的最佳場所之一。

傍晚時分,登上大屋頂環,隨著太陽逐漸沉入海平面,天空被染成金橘色,周圍的展館和海面呈現夢幻般的光影。從不同角度俯瞰展區,每一處風景都獨具特色,是情侶約會或拍攝紀念照的理想選擇。

 

脈脈之家 ミャクミャクハウス:萬博吉祥物的小天堂

「脈脈(Myaku-Myaku/ミャクミャク)」是 2025 年大阪萬博中的官方吉祥物。

展館內展示吉祥物的誕生故事,還設有多個拍照區和互動設計,讓旅人能與「真人版」脈脈合影。

此外,館內提供限定版紀念品,包括毛絨玩偶、周邊商品等,是親子家庭和可愛系愛好者必訪展點!

 

藍夜彩虹遊行:水 x 光 x 科技的慶典

「藍夜彩虹遊行(アオと夜の虹のパレード)」 是 2025 年大阪萬博的壓軸夜間表演,於「水之廣場」上演,結合水、光、火焰、音樂與科技,打造大規模的水舞光影秀。

透過水舞、科技投影和原創音樂,是震撼視覺與聽覺體驗活動。這場秀不僅展現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傳遞出對生命與自然的深刻敬意,是萬博夜晚不可錯過的精彩體驗。

 

One World One Planet 光影秀:科技與情感交融的震撼夜晚

One World One Planet 是 2025 年大阪萬博的晚間限定光影秀,以「願望」為主題,結合燈光、音樂、無人機和投影技術,打造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

每晚黃昏後,無人機在會場上空,編織出象徵人類願望的圖案,而大屋頂環則以色彩點亮夜空,讓訪客置身於科技與情感交融的氛圍。透過 AR 應用程式,全球參與者還能提交願望,共同見證「One World Tree」在虛擬世界中的成長。

 

萬博美食:日本美食+世界料理大集合

東入口區 Lounge & Dining

「東入口區 Lounge & Dining(東ゲートゾーン・ラウンジ&ダイニング)是萬博東區的美食天堂,餐廳空間寬敞,還能欣賞展區風景。

這裡匯集各式日本在地美食,包括章魚燒、咖哩飯、豬排飯、日式炒麵、烏龍麵及中華料理,一次品味多種日本經典風味。

 

西側環型市集廣場

「西側環型市集廣場(リングサイドマーケットプレイス西)」則是萬博西區的特色美食聚集地。我在這裡品嘗了大阪名物串炸,外酥內嫩,搭配特製醬汁,令人回味無窮。

 

萬博美食特色介紹

除了部分展館設有自家主題餐飲區之外,會場也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風味料理,從街頭小吃到創意料理一應俱全。不僅讓人味蕾環遊世界,也展現未來飲食的多元融合與創新可能。

 

交通與參觀攻略:怎麼去、怎麼玩、怎麼不迷路?

圖片來源:PIXTA

東口交通:搭地鐵最方便,直達夢洲站!

想快速抵達會場,搭地鐵直達「夢洲站」的東口,絕對是最簡單的選擇!若你從新幹線抵達大阪,建議路線如下:

從 新大阪站 搭乘地鐵御堂筋線至「本町站」,接著於「本町站」轉乘中央線,直達「夢洲站」(即萬博東口)。

全程約 30 分鐘,夢洲站就是萬博主會場的主要出入口,下車後步行即可進入展區,快速又省事!

 

西口交通:多元交通方式,輕鬆抵達會場

圖片來源:PIXTA

西口交通選擇更靈活,適合帶行李或家庭旅客。

機場巴士

可從關西國際機場、大阪國際機場(伊丹),以及大阪市內主要車站搭乘直達萬博的巴士。大多為事前預約制,提供固定座位與行李置放空間,是旅客首選之一。

渡輪/船班

從大阪港或其他周邊碼頭搭乘渡輪,抵達夢洲北岸浮橋後,會有官方接駁巴士直達會場西口。一邊欣賞港灣風景,一邊前往會場,是別具風味的進場方式。

 

建議參觀順序:高效動線安排,不錯過亮點!

想要一天內玩得盡興,又不錯過重點展館嗎?以下是編輯實測後推薦的高效參觀順序,讓你從早到晚都盡興!

入場:從東口或西口進入會場

根據你預約的展館時間,選擇最方便的入口進場。建議提早抵達,預留排隊與檢票時間。

優先參觀需預約展館

熱門展館建議先逛,避開人潮也不怕錯過預約時段。

中午享用萬博美食

前往美食區或咖啡廳,品嚐世界各國料理,或者探索展館內的主題餐廳,順便補充體力!

傍晚登上大屋頂環

建議在傍晚登頂,一覽萬博展區的壯麗全景與美麗夕陽,是攝影與放鬆的絕佳時刻。

晚上欣賞光影秀,完美收尾

行程最後,別錯過萬博的夜間演出,包括《One World One Planet》與《藍夜彩虹遊行》。水舞、投影與燈光交織出未來感滿滿的夜晚,是最夢幻的句點。

 

延續萬博的精彩旅程:周邊景點推薦

圖片來源:PIXTA

如果行程還有餘裕,不妨將萬博之旅與大阪近郊的人氣景點結合,讓這趟旅程不只是看展,更是深度探索關西與瀨戶內的文化冒險!

心齋橋購物街

走一趟大阪最熱鬧的時尚街區,從潮牌、藥妝到章魚燒應有盡有,是感受城市節奏的最佳去處。

黑門市場美食巡禮

被譽為「大阪人的廚房」,新鮮海鮮、串燒、炸物通通能吃到,一次補滿能量!

奈良餵鹿一日遊

前往古都奈良,在奈良公園與可愛小鹿近距離互動,漫步於東大寺與古街巷弄,享受靜謐時光。

神戶港夜景散步

造訪日落時刻的神戶港,吹著海風欣賞港灣夜色,還能搭乘摩天輪、逛異人館街,浪漫又放鬆。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如果你熱愛藝術,不妨延伸行程至岡山、高松一帶,前往直島、豐島、小豆島等藝術島嶼。搭船穿梭於瀨戶內海,沉浸在自然與藝術共構的美學之中,是更深層的心靈漫遊。

貼心小提醒:從大阪搭乘新幹線或巴士前往高松或岡山約 2~3 小時,即可銜接瀨戶內藝術之旅。推薦安排 2~3 天,悠閒跳島玩藝術!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5】三年一度藝術盛宴!活動時程、必訪景點、行程規劃全指南

 

 

萬博必備資訊:讓你玩得聰明又順暢

全場免費 Wi-Fi

2025 年大阪萬博提供全場免費 Wi-Fi 服務,只需提前完成設定,即可在會場內及周邊地區自動連接網絡,無論是分享照片還是查詢展館資訊,都非常便利。

使用官方 APP

下載官方 APP「EXPO 2025 Persinal Agent」,即可查看展館地圖、活動資訊及餐飲選擇。APP 支持展館預約功能,訪客可提前選擇心儀展館並預定參觀時間,避免排隊浪費時間。

App Store 點此下載
Google Play 點此下載

eMover 接駁系統

場內交通由「eMover」電動巴士負責運行,不僅展示未來交通技術,還提供舒適便捷的移動體驗。票價採用電子支付,單次票 400 日元,日票 1,000 日元,非常適合全天遊覽使用。

EXPO WEST 郵便局:寄出未來的明信片

位於西區的「EXPO WEST 郵便局」是 2025 年大阪萬博中的創意亮點,旅人可以在這裡寄出一張明信片,給 20 年後未來的自己,非常有趣!

全面電子支付不收現金

2025 年大阪萬博全面採用電子支付系統,包括信用卡、行動支付及電子錢包。建議提前準備信用卡或下載指定電子錢包,以便輕鬆完成購物和餐飲結算。

 

2025 年大阪萬博:關於世界如何一起前行

圖片來源:PIXTA

從科技互動、文化交流,到對永續與未來生活的集體想像,大阪萬博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全球共感的實驗。各國以創意為語言,在展館裡說出自己對未來的願景,而我們,則在其中找尋共鳴。

當你站在大屋頂環俯瞰展場,或沉浸在某個互動裝置裡,也許你會發現,未來不是某個遙遠的名詞,而是此刻由全世界共同構築的「現在進行式」。

如果你也對「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感到好奇,這場萬博,值得你親自走一趟。

 

採訪・撰文・攝影・編輯:Sherry Chan
責任編輯:步步日本編輯部

延伸閱讀



作者資訊

Sherry Chan

台灣台北人,曾在日本打工度假。現職為步步日本編輯,希望可以制霸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