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張維中
關於「3.11傳承之路」 |
「3.11傳承之路」是一系列關於防災教育的設施、活動和組織,希望從311東日本大震災當中獲得的教訓,藉由各個災後遺址和展示館,或當事人的見證口述,傳遞給眾人,讓大家能夠學習到防災訓練的智慧與重要。在這趟傳承之路上,除了防災教育以外,同時也能享受沿途的日本美景、美食、溫泉和暖暖的人情,完成一趟寓教於樂的旅程。 |
★按下地圖左上角箭頭方塊鈕,可跳出本次行程的地點選單
第一部分:防災教育與自然美景
【宮城縣‧岩手縣】口述記憶的重要性
:3.11未來支援‧南三陸觀洋飯店口述巴士‧中之濱震災紀念公園‧釜石市鵜住居‧田老觀光飯店遺址‧寶來館‧氣仙沼すがとよ酒店
如果你曾經到訪過廣島或長崎的原爆資料館,那麼應該有印象在館內的展覽區域中,有一部分特別強調當事者的口傳記憶。無論是透過錄音、錄影或者文字等形式,透過當年的受難者或他們的家族,將戰爭與災難的第一手資料保留下來,目的是希望一人傳一人,一代傳一代,藉由他們的犧牲而換取給予大家的教訓,從此不再重蹈覆徹。
面對震災與海嘯,日本人也是保持著這樣的態度。雖然不斷爬梳著災害帶來的傷痛,或許會令相關的當事者感到難過,但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唯有在不斷的口述回溯中,親人摯友才會繼續以另一種形式活著。同時,口述記憶的目的更是不希望「今日公祭明日忘記」,期待眾人從中獲得天災人禍的教訓,傳承防災訓練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受難者才不會因此白白犧牲掉生命。
在這趟東北「3.11傳承之路」的旅程中,我分別在宮城縣和岩手縣內的不同區域,參加了幾回當地人擔任志工的口述傳承活動。例如在宮城縣石卷市的「3.11未來支援」工作人員,領著我沿途走訪過去海嘯侵襲,而如今正一一重建的街道。只要下載「石卷海嘯傳承AR APP」就能從手機螢幕中,看見此刻站立的據點,在震災前原來是什麼模樣。
放眼望去一片遼闊的平原,要不是透過APP對比往昔,很難想像十年前的3月11日以前,我所佇立的這個位置曾經是人車來往的日常小鎮。有超商、有學校、有住宅、有當地人說最美味的壽司店……然而,一場大地震帶來的六公尺海嘯,一切灰飛煙滅。大水整整淹了三天才褪去。瓦礫和斷壁殘垣堆積如山,那些可以花上很大的力氣和時間清除乾淨,但清除不掉的是在地人的憂傷回憶。
十年前,這片曾經的住宅區,面積有約八個東京巨蛋那麼大;十年後,這裡重新整理復建完工,開闢成一座「石卷南濱海嘯復興祈念公園」。
背海的方向,立著一塊巨大的看板,寫著:「加油啊!石卷」與其說是遠道而來的人們喊出的鼓勵,更像是當地人對自己的喊話。要加油才行,為了那些戛然而止的生命,將他們的故事帶著,好好活下去。
宮城縣「南三陸觀洋飯店 口述巴士」則是坐在巴士上,一邊看著窗外風景,一邊聆聽隨車的解說志工口述震災記憶。巴士最後載我來到新建成的南三陸醫院前。這間醫院在震災海嘯後全毀,之後易地重建,在56億日圓建設經費中,由台灣捐款22億2千萬日圓金援完工。如今在醫院前矗立了紀念碑,象徵台日友好的見證。
其他像是岩手縣的「中之濱震災紀念公園」、「田老觀光飯店遺址」和「釜石市鵜住居」只要事先預約,也都可安排志工導覽,由當地人口述震災發生經過,並了解迄今為止的復興重建狀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鵜住居小學校,災後整間學校搬遷到安全的高地上,而原來的校舍受海嘯侵襲,經過重建以後,打造成了一座可供專業足球競賽使用的復興運動場。天然草坪來自於東京的舊國立競技場,據說草坪因為保養得太好,好到後山的鹿,居然都會跑下來吃草(笑)
至於「寶來館」旅館和氣仙沼的「すがとよ酒店」日本酒專賣店,則是以旅館經營者和日本酒專賣店家的身份,擔任起震災口述歷史的角色。前者是由旅館女主人,後者由店家老闆娘和兒子,在做生意之外不忘向遠道而來的旅人,傳承災害中的記憶和學習到的教訓。他們把悲傷化為力量,讓萍水相逢的我們,看見生命中不絕望的力量。
中之濱震災紀念公園(震災メモリアルパーク中の浜)
岩手縣宮古市崎山第3地割123
https://www.city.miyako.iwate.jp/kanko/nakanohama.html
田老觀光飯店遺址
岩手縣宮古市田老野原80
https://www.tohokukanko.jp/zh_TW/attractions/detail_1431.html
寶來館
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町20-93-18
https://houraikan.jp/
氣仙沼すがとよ酒店
宮城縣氣仙沼市新浜町2丁目3-6
https://www.facebook.com/sugatoyo.saketen/
【宮城縣 仙台‧石卷.氣仙沼】海嘯侵襲後的校舍殘跡
:荒濱小學校、大川小學校、向洋高校舍(氣仙沼東日本大震災遺構‧傳承館)
在「3.11傳承之路」的旅程上,有幾間受到海嘯侵襲後殘存的學校,經過確保安全的整修以後,如今保存下來作為歷史的見證,一方面藉由口述歷史的志工傳承防災重要性,另一方面則藉由親身親眼走進受災現場,明白天災的力量不可小覷。
仙台市荒濱地區的「荒濱小學校」是東日本大震災後,第一間以「震災遺構」為名開放參觀的常設展示據點。當時海嘯來襲時,這間小學校作為避難場所,拯救了許多師生和在地居民的生命。校舍殘跡中有部分仍屬於危樓,不開放進入,目前可見習的區域都已經過防震的處理。小學校不只作為防災教育,同時作為避難用途亦是當今的使命。若海嘯和地震再次來襲,學校依然是指定的安全避難場所。學校周圍的荒地上,留有往昔的住宅遺跡。海岸邊的空地上矗立了一尊祈願觀音像,高達13.7公尺高,記錄了當時大海嘯的高度,可想見荒濱地區受災的嚴重程度。
至於位於氣仙沼的「向洋高校」遺址,在震災後也跟荒濱小學校一樣,重新整修成為防災見習的場域,同時配合新增設的建築,成為「氣仙沼東日本大震災遺構‧傳承館」。
震災的海嘯當時在這裡高達12公尺,衝到教室的四樓,如今參觀到三樓時,還能見到被海嘯從地面捲起來的汽車被卡在這裡。海嘯力道的恐怖,難以置信。
所幸當時全員師生都逃到屋頂成功避難。導覽人員回溯當時情景,說,看著遠方海嘯跨過堤防往這裡衝過來時,雖然已經身在最高層了,但真覺得很快將要滅頂。
「老師在絕望之際,做的事情只是靜靜的點起一根菸。」
心想一切要完了,還能怎麼辦呢?逃不了,那麼就抽最後一根菸為自己餞行吧。
所幸幸運之神眷顧了他們,成為災後的倖存者。
然而,石卷市的「大川小學校」就沒那麼幸運了。地震後到海嘯來襲前,由於該校教師的猶豫不決和錯誤判斷,白白浪費掉將近一小時的逃難時間。等到回神過來想要逃命時,離開學校後,老師竟不往高處走,反而帶領孩童慢慢走向靠近河川氾濫處,最終錯失良機。在全校108人學生當中,有74人因此不幸罹難。
如今大川小學校的殘址仍留存著,我們無法進入,只在圍籬外眺望,聆聽一位失去孩子的父親,訴說著不解和悲傷。
「國中制服都買好了,掛在家中牆上準備著,可是,她再也穿不到了。」
佐藤敏郎先生的語氣平穩,但眼眶逐漸泛紅。
他的女兒在震災那年是大川小學六年級的準畢業生,即將迎接中學的人生新階段,然而這一天卻永遠沒有到來。
「明明學校後方就可以通向後山的高臺,在那關鍵的一小時,老師卻要大家待在教室和操場。有學生反對,跟老師說應該往山上跑,甚至也有人真的跑了,卻一一被老師抓回來,要大家平靜下來,靜觀其變。」
校方認為地震以後,山坡可能土石鬆動,跑去山上並不安全,且當天路上尚有積雪,路滑危險。再加上大川小學校過去曾被指定為避難場所,判定淹水不會到達學校的距離,所以要學生待在校園裡。但實際上311的海嘯程度超乎預期,造成附近的河水暴漲,最終因為河口的大橋被沖垮,造成河水瞬間氾濫,不可收拾。
老師依照避難指導流程來決定行動,但避難指導沒寫萬一學校並不安全時,第二避難處該往何處去?校方因此沒有依照現況全盤判斷,凸顯應變能力不足。
可是避難是刻不容緩的,海嘯不容靜觀其變,當你看見的浪頭時,一切為時已晚。
佐藤先生轉個身,指向遠方。學校對面是一片空地,從前曾是住宅區,如今視線可直抵遠處的一尊佛像。有點遠,佛像的臉看不見,但眼前佐藤先生臉上的悔恨卻清晰無比。
「就在那裡,我的女兒的遺體被發現在那裡。老師帶著七十幾個小朋友,往逃生的反方向走,最後海嘯吞噬的生命就停在那裡。」
我想像這十年來,這些憂傷的往事,佐藤先生不知道對陌生人陳述多少次,雖然每說一次就會痛一次,但他仍堅持這份志工的工作。
「危機訓練不能只是表面工作而已。上位者只知道印製防災手冊,說該避難,但去那裡避難?訓練只做半套,作為管理單位的學校卻沒有徹底執行,缺乏危機意識。明明能逃,卻往死裡走。」
這已經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因為不想讓女兒的生命白白犧牲,佐藤先生希望在口述災難歷史的過程中,讓更多人知道危機管理的重要,管理及防災訓練的正確性,他會一直不厭其煩地說下去。
初春的東北氣溫仍有寒意,失去建築物的阻擋,海風猛烈直擊。我覺得有點冷,在一位堅強的父親面前,我漸漸分不清那感覺是身體還是心。
荒濱小學校
宮城縣仙台市若林區荒滨字新堀端32-1
https://www.city.sendai.jp/kankyo/shisetsu/ruin_arahama_elementaryschool.html
大川小學校
宮城縣石卷市大森字大平5
http://memory.ever.jp/tsunami/higeki_okawa.html
向洋高校舍(氣仙沼東日本大震災遺構‧傳承館)
宮城縣氣気仙沼市波路上瀬向9-1
https://kesennuma-memorial.jp
【岩手縣 陸前高田】岩手海嘯紀念館‧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
東日本大震災造成岩手縣重大的傷亡,為了追悼犧牲者,在當初海嘯侵襲的地方興建了「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園區內有一座「岩手海嘯紀念館」,在館內透過展示物件、影片和口述歷史,對世人傳承防災知識,同時也展現復興重建的希望。
戶外的復興祈念公園,除了有知名的復興象徵「一本松」之外,還保留了當時受地震和海嘯損害的建築殘垣,希望讓參觀的民眾能親眼目睹自然災害的力量。
整個園區的規劃設計,由日本知名設計師内藤廣的建築事務所擔綱,極簡且肅穆。戶外的公園一片遼闊,但其實地震前這裡也是個熱鬧的小鎮,曾有許多建築。如今市鎮搬遷到離海較遠的地方,並將整個高田市城鎮的地基都墊高。
復興的工程十年來沒有斷過。如今新建的堤防,從往日的5.5公尺提高到12.5公尺,提防前面,靠海沿岸曾有一片茂密的松林和砂洲,海嘯沖刷掉了一切。如果沒有增加海浪阻力的防潮林,恐怕當年造成的災難會更大,所以現在也正在將一株株松樹重新栽種回去。再過十年、二十年,又將重現一片森林。
岩手海嘯紀念館內的常設展示,以「守護生命,與大海、大地共生」,分成導覽劇場、探究歷史、了解事實、學取教訓和共同推進復興等區域,總計約有150件左右的珍貴資料,期望在歷經不斷重複的自然災害中,可以讓後人記取教訓,同時利用科技的輔助,盡可能的在下一場災難來襲時減少人員的犧牲。
到訪這天,擔任導覽的是位已經來到日本超過二十年的中國女性。她回溯地震當天,正在養老院工作的她,面對這輩子從未見過的恐怖海嘯,是如何分秒必爭跟同事拯救院內的老人,背著他們往高處跑。她記得,從高台上看見濃黑的海水沖走建築,捲來心裡的恐懼、倉皇和不安,令設施裡同為異鄉人的年輕志工們,抱著她嚎啕大哭。
「災後,曾經住在狹窄又密集的災民組合屋好幾個月。我帶了一個好動的小孩,更是身心狀態的大挑戰。」她說。
「地震後,海嘯來以前,明明可以逃走存活,但最後卻沒逃成的人,占了死者的四成。」她告訴同樣有地震,同樣四面環海的台灣人,說:「那些沒逃成的人,大多是從外面跑回家,而不是立刻前往指定的避難場所。」
對居住地形的了解,避難的要訣,平常就應該有所準備。
上一次的地震過去了,下一次的地震隨時會來。現在的她和其他倖存者一樣,過著平穩的日常生活,但總希望能將當時學習到的防災經驗傳承下去。所以她在這裡,跟許多從事口述歷史的東北志工們一樣,向眾人訴說這些重要的記憶。
岩手海嘯紀念館(東日本大震災津波伝承館)
岩手縣陸前高田市氣仙町字土手影180番地(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念公園內)
9:00~17:00(最後入館時間為16:30)
https://iwate-tsunami-memorial.jp/zh-cmn-Hant/index.html
【岩手縣】三陸鐵道
從宮城縣北上進入岩手縣,今日一路向北。前幾年熱門一時的日劇《小海女》當中,曾以東北沿海的「三陸鐵道」改編作為故事舞台,今天終於有機會搭上這條支線。
多災多難的三陸鐵道,真是有著強韌的生命力。經歷地震海嘯,好不容易修復了又被颱風摧殘,但每一次都能重生,而且還變得更好。
像是後來開始依照季節而推出觀光列車,就廣受歡迎。很幸運的這個午後,搭上了這班最具人氣的「暖桌列車」。在車上,安排了三陸鐵道的工作人員,一路上為乘客解說震災當年沿途的狀況,同時透過車窗,能看見許多復興重建的工作持續進行。當然最重要的是美不勝收的好風景。
雙腳伸進蓋著毯子的暖桌下,看著好山好水被柔和的日光包裹著,像在窗外排列出一份又一份,收不完的禮物。
【岩手縣】三陸復興國立公園 淨土之濱‧三王岩
自從疫情擴散以來,這一年來我的取材出差工作也大幅減少,大多數的時間都留在家中工作,待在東京。雖然我熱愛都會生活,但是很明白接觸大自然真是很必要的。
離開辦公桌,走進森林裡爬山,流汗腳痠,那種運動後的身體疲勞,畢竟是跟坐在電腦桌前的肩頸疲憊又手麻腳麻很不同。是一種放電以後,又快速充電完成的再出發。
一早,從岩手縣宮古市的「淨土之濱公園飯店」出發,在淨土之濱的山林中健行,沿途看著三陸海岸,感受東北的美景時,我再次深深地這麼確信著。
離開淨土之濱,同樣在三陸復興國立公園之中,一處名為「三王岩」的地方,也是值得推薦爬山眺望的天然美景。
淨土之濱
岩手縣宮古市日立浜町32-69(淨土之濱遊客中心)
https://www.city.miyako.iwate.jp/kanko/jyoudogahama.html
三王岩
岩手縣宮古市田老字青砂里
https://www.city.miyako.iwate.jp/kanko/tuukou_huka.html
【宮城縣 東松島】大高森.KIBOTCHA
宮城縣沿海地帶的景色,可說是東北大自然之美的縮影。其中被譽為「松島四大景觀」的「大高森」是熱愛山林健行的旅人,適合前往的景點。大高森位於東松島市的宮戶島,標高106公尺,從山下到山頂共0.7公里,僅需十五分鐘即可抵達,沿途從樹林縫隙間瞥見的海景,各種角度各異其趣。在山頂能夠以360度全景,眺望松島灣上的群島及寬闊的太平洋,幸運的話還能見到自衛隊戰鬥機,在遠方空中進行例行訓練的壯觀景象。
離開大高森,在東松島另一個值得探訪的地方是「KIBOTCHA」。
KIBOTCHA名稱來自於三個字的發音組合,分別是「希望(KIBOU)」、「防災(BOUSAI)」和「未來(FUTURE)」。原來,這裡曾經是一間名為野蒜小學的校區,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時學校遭受部分損害,經過重新整修以後浴火重生,現在變成一間提供防災教育學習、旅社住宿、泡湯浴場,甚至還有能BBQ烤肉的休閒設施。
在館內設有展覽室,保留地震當時的教室物件,另外也有防災教育區域,讓大人小孩都能學習萬一面臨緊急狀況,我們能徒手做些什麼措施。
建築外的舊校區草坪可以烤肉,食材和用具不必自己帶,KIBOTCHA完整提供,而依照份量和口味,還有各種菜單能選擇。
烤肉烤野菜,要不要來嘗試看看怎樣用木炭來將生米煮成熟飯呢?時間控制、水的份量和火候,得緊密配合恰當才能成功。雖然有點麻煩,但當你邊吃烤肉邊配香噴噴的炭烤白飯時,成就感保證值回票價,對於只會用電鍋煮飯的人來說是新鮮體驗。幾個朋友一起來玩,或帶小孩的家族旅行,學習完防災知識後來份午餐野炊,KIBOTCHA寓教於樂很充實。
大高森
宮城縣東松島市宮戶
https://matsushima.miyaginavi.jp/tourist_attractions/2173.html
KIBOTCHA
宮城縣東松島市野蒜字亀岡80番
http://kibotcha.com
【宮城縣】松島離宮
來到松島,提起台灣,往往就會想到「福浦橋」。這座被稱為「日台友情之橋」的松島福浦橋,原來在311東日本大震災福浦橋受損嚴重,後來經由台灣捐款重建而成。現在不只是松島地標,也成為台日友好關係的象徵。
號稱是日本三景的宮城縣「松島」,2020年10月在松島的玄關口JR松島海岸站前,多了一個嶄新的據點,名為「松島離宮」。有海鮮餐廳、咖啡館、很時尚的伴手禮店、體驗課程教室,還有一片入夜後能欣賞燈飾的造景。
松島離宮的土產店裡,有賣許多東北的知名伴手禮,其中陳列在走道中央的一排甜點,更是將仙台或宮城縣的特產集中在此,部分是只有在松島離宮才能入手的限量產品,值得關注。想要坐下來小歇一下,推薦到角落裡來份爽口的鮮奶霜淇淋。要是想品嘗在地海鮮,現撈現烤的牡蠣餐廳,在這裡也能找到。
從前在這一帶總有不少台灣的觀光客,因為疫情之故都消失了。松島離宮的工作人員有點感慨,說,好不容易蓋好的新設施本來準備迎接台灣客人的到來,現在不知道何時才能等到大家。在此之前,他們會努力撐下去。
松島離宮
宮城縣宮城郡松島町松島字浪打浜18番地
https://rikyu-m.com
第二部分:東北美食與溫泉飯店
【宮城縣 氣仙沼】YU壽司
在311東日本大震災的海嘯中,整間店都被沖走的「YU壽司」創業於昭和35年(1959年),一直以來都是受到在地鄉親青睞的美味壽司店。災後,面對滿目瘡痍的氣仙沼市重建,店長也重新振作起來再開店。
菜色以氣仙沼周圍海域捕獲的鮮魚為料理食材,從生魚片、壽司、海鮮丼到燒烤類,無論哪一款烹飪手法,都能展現特有的風味。
店面不大,但除了櫃檯式座位以外還有包廂,價格算合理。老闆細心又體貼,上菜時對每一道菜的用料都仔細解釋,整間店流淌著家庭料理的溫暖氣氛。
來到這裡的客人,除了有像我一樣遠道而來的外地人之外,更多的還是住在附近的鄉民,每個月固定會來吃一份完整套餐的更不在少數。
三陸的四季更迭,在當令捕獲的漁產中,化成了具體的美味。
壽司職人用著雙手捏出來的握壽司,一個又一個,向眾人傳遞氣仙沼的生命力,把災難的憂傷,都變成活著的感謝。
YU壽司(ゆう寿司)
宮城縣氣仙沼市赤岩石兜32-14
https://yuzushi.jp
【宮城縣 名取市閖上】川町TERRACE閖上
靠近仙台機場附近的閖上地區,向來被稱為「宮城縣的玄關口」,在這裡有一個我滿喜歡的地方,名為「川町TERRACE閖上」。
抵達此地時恰逢中午,在一排在地鄉土料理的餐廳中,挑上一間名為「濱家」(浜や)的海產店,品嘗了該店的招牌菜「特上天丼」。
兩尾炸得酥脆的大蝦,架在一片厚實的穴子(星鰻)身上,尺寸破格到碗都裝不下,光是一端上來就夠吸睛。所幸味道也沒背叛視覺印象,新鮮的口感,不靠淋在丼飯的醬汁也能夠展現原有的良好風味。料理長坪井先生其實還推薦魩仔魚丼飯,說「漁獲捕自當地海灣,口感甘美」,但我偏好天婦羅,尤其見大蝦和穴子組團登場,立刻被圈粉。
閖上地區在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震災時,遭受海嘯嚴重侵襲,整個區域被殘害得體無完膚。這間海產店當然也首當其衝。災後,店家搬遷到其他區域重起爐灶,直到2018年「川町TERRACE閖上」開幕以後才又重返該地。
歷經海嘯沖刷掉一切以後,閖上在歷經近十年的復興重建,誕生出一塊新市鎮。
「川町TERRACE閖上」是一排聚集餐飲、蔬果、雜貨、伴手禮和園藝店的小型商業設施,跟周圍「閖上的記憶」震災回顧紀念館、震災紀念公園,及運動中心、港灣設施和溫泉等一氣呵成,展現欣欣向榮的新希望。緊鄰風景優美的名取川,在氣侯怡人的午後,坐在河堤邊放空,什麼都不做都是享受。不僅早已成為當地人日常休閒娛樂的集散地,未來也可望變成旅遊熱門新景點。
飯後來趟小小的散步,最後離開前在可愛的「MINAMO CAFE」喝杯咖啡,搭配自家製的伯爵奶茶戚風蛋糕,在心裡封存一個舒服的春日午後。
川町TERRACE閖上(かわまちてらす閖上)
宮城縣名取市閖上1丁目(E-65街区1画地)
各店營業時間不一
https://kawamachi-terasu.jp
【宮城縣 仙台】JR果園 仙台荒濱
日本JR鐵道公司的事業真是做很大,從交通、旅行社、旅館到百貨公司,沒想到開了果園!這次造訪宮城縣時,最後一天行程參觀了這間才剛剛在2021年3月18日開幕的「JR果園 仙台荒濱」。
果園的所在地,仙台市若林區荒濱地區,2011年曾遭受到東日本大震災的海嘯侵襲而毀於一旦,經過十年來的復興重建,現在有了全新風貌。JR東日本子公司仙台ターミナルビル在這裡開了這座果園,在寬廣碩大的園區中,除了有得以體驗採收水果的室內觀光果園以外,還附設咖啡餐廳「LES POMMES」,和自產自銷當地蔬果的小市場「荒濱市場」(あらはまマルシェ)。
既然特地來了,就來採個早莓吧!30分鐘,宮城縣品種的草莓現採現食,吃到飽。
吃不夠?那麼就再到咖啡館來份草莓聖代吧。草莓加上香草冰淇淋,下面夾層著香脆的蛋糕和餅乾,一邊享受甘美的沁涼口感,一邊沐浴在西照的春日暖陽中,又冰又暖的雙層享受。
JR果園 仙台荒濱
宮城縣仙台市若林区荒浜新2丁目17-1
https://stbl-fruit-farm.jp/arahama/
【宮城縣‧岩手縣 推薦溫泉飯店與其他美食】
●南三陸觀洋飯店
東北陸中海岸最大規模的海洋度假飯店,風景優美,特別推薦露天浴場,晝夜景色不同,皆令人震撼。飯店美食中尤其以魚料理最為自傲。
https://www.mkanyo.jp
●Capital Hotel 1000
推薦中午套餐,從生魚片到天婦羅炸物,使用當地食材漁獲精製而成,令人回味無窮。這間店原本毀於震災,災後兩年半重起爐灶,成為當地復興重建的象徵之一。
http://capitalhotel1000.jp
●淨土濱公園飯店
從飯店房間就能瞭望到美麗的宮古灣,浩瀚的太平洋,令人印象深刻。在飯店能品嘗到三陸當季的山珍海味。推薦清晨早起,到飯店附近的山林散步。
https://www.jodo-ph.jp/chi/
●はなや田老蕎麥
田老地區受到海嘯重大的侵害,災後當地人組成團體努力進行復興重建,將海嘯侵襲的土壤重新置換成新土。はなや田老蕎麥使用的蕎麥原料,就是來自於這片新土種植而成的。
https://tabelog.com/iwate/A0304/A030401/3009301/
●寶來館
寶來館旅店在震災中雖然一樓遭受到海嘯侵襲,但二樓以上安然無恙,當時拯救了不少居民。在這裡可以享用到家庭料理般的在地美味。
https://houraikan.jp
●松島大觀莊飯店
位於松島海岸站附近的大觀莊飯店總共有250間客房,是當地知名的大型飯店,從客房就能瞭望有日本三景之稱的松島美景。晚餐採用自助餐吃到飽形式,各種當地新鮮海產隨你吃,滿足食量大的旅客。
https://www.taikanso.co.jp/tw/
●岩手縣名產:海鷗蛋(海鷗TERRACE/かもめテラス)
說真的日本很多地方特產(零食甜品)吃起來都差不多,但每次看到還是忍不住想買,就算自己不吃送人也很開心。因為那些伴手禮的包裝設計總是那麼美。有時候逛一些比較新型態的特產店,光是看那些包裝都覺得像在逛設計美術館。
岩手縣有個甜點叫「海鷗蛋」,當然不是真的海鷗蛋。只是以海鷗蛋的造型作為發想,蛋殼是巧克力,內餡包有卡士達和混合著蛋黃的白豆沙餡,吃起來鬆軟甘甜,氣味優雅。海鷗蛋有基本款,此外衍生出來的「家族蛋」也相當繁多,包裝也百花繚亂。去岩手縣大船渡市的時候,在「海鷗TERRACE」這間伴手禮店,看見一款我最愛的包裝,是用四款可愛的插畫,表現宮古、久慈、盛岡、遠野,岩手縣這四個地方的風景象徵。其中最喜歡的是宮古畫三陸海灣和久慈畫小海女的那兩款包裝,要是還有賣插畫製作而成的T恤、環保袋(家裡已經一堆!)或什麼相關產品的話,肯定荷包又會大失血了。
【仙台 景點】經典必去!宮城縣仙台推薦景點 完全保存版
【岩手|景點】推薦東北岩手必去!經典行程20選
去過這些地方,那裡就會是你最離不開的日本|張維中的日本小鎮時光